仁慈佑物    汝窑盖碗    清漪浅游,盖碗也有诗篇 | 汝窑涟漪盖碗

清漪浅游,盖碗也有诗篇 | 汝窑涟漪盖碗

 

涟漪二字出自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坎坎伐檀兮,寘之河之干兮,河水清且涟漪。” 

 

讲的是古人把伐好的檀木堆放在河畔,看到河水一圈圈地荡漾开来,不由地赞叹起大自然的美妙,心中向往着如河水般自由自在地流动。

 

 

当一圈圈自由荡漾的涟漪,从古老的湖畔流动到优雅的杯盏,现代诗经的韵律,仿佛也在一缕缕弹奏出来。

 

 

涟漪盖碗,周身环纹而饰,自内而外,环环相扣,舒缓流畅,如春日里微风轻轻吹拂起湖面,荡漾着一圈圈碧波般的涟漪。

 

器物共饰六道凸弦纹,有六合大顺之意,蒂钮口沿、口沿底托均有匠人手绘金边 ,又形成三道金圈,谓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

 

青澹汝窑 · 涟漪盖碗

 

 

盖面微弧,上刻两圈阳刻线,构成凸弦纹装饰,显胎骨颜色,古朴典雅;

 

碗身斜腹略弧,外壁处修出一道壁厚于碗腹的粗凸棱面,似分割线增加摩擦力,端起出汤时,持握更平稳。

 

 

底托身微弧,撇口,内壁处刻有两道凸弦纹,与凹槽处折痕呼应,共成三道,顺势而下呈大到小的趋势变化,出筋明显,浅凹处与碗身底足相扣,可起到固定盖碗的作用,端拿不易晃动;

 

此外底托还可单独拿出用来盛点心、点香碟、盛装茶叶等... ...

 

 

碗口宽,沿外撇,外沿与盖子边距宽,散热快,茶水不容易溢出;

 

壁外添刻一缕八分茶水线,往上延伸渐次舒展,注水时形成水流的微妙旋转,带动茶与水的融合,利于内含物的析出。

 

也便于调控水温度,茶叶也有了更好的舒展空间,释放出最佳的口感,亦可细微观察汤色。

 

 

茶水入盏,一圈圈茶汤泛起微微的涟漪,心绪亦微微波动,泛起对世间万物的思索。

 

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在《乡土中国》讲:在中国传统社交文化体系中,每个人就如同一颗石子,人融入社会中,就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池塘,以石子为中心,水的涟漪,一圈圈回荡开来。

 

 

一个人喝茶,就是静守自己的同心圆,一群人喝茶,每个人的涟漪就与其他人交汇,就形成关系的交集,或长或久,或浓或淡,密密匝匝,或是稀稀疏疏,都是起源于那么一颗石子。